生命科学研究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征稿简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生命科学研究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主编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在线出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二 维 码
访 问 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生命科学研究
 
2019年 23卷 3期
刊出日期:2019-06-30

研究论文
综述
   
 研究论文
173 季慧慧, 郑中华, 段世伟
AP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摘 要: 为了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基因甲基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之间的关系,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qMSP)检测538名CHD患者及453名正常对照者的APP甲基化修饰水平。结果显示: CHD组的年龄、男性人数、吸烟及糖尿病患者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年龄, P=8.0E-08; 男性人数, P=7.0E-07; 吸烟, P=0.001; 糖尿病, P=0.019)。CHD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而AST、ALP及γ-GT的水平在CHD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AST, P=3.0E-04; ALP, P=0.001; γ-GT, P=0.018)。在总体样本及男性样本中, APP基因甲基化水平在CH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体, P=0.026; 男性, P=0.025)。在非吸烟CHD患者中, APP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狭窄程度呈正比(r=0.076, P=0.046)。在总体CHD伴高血压患者及男性CHD伴高血压患者中, APP基因甲基化水平和狭窄程度呈正比(总体, r=0.096, P=0.029; 男性, r=0.135, P=0.019)。年龄分层分析后发现, 在年龄≥63岁的男性CHD伴高血压患者中, APP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狭窄程度呈正比(r=0.219, P=0.020)。在年龄<63岁的不吸烟或非高血压CHD患者中, APP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不吸烟, r=-0.223, P=0.008; 非高血压, r=-0.216, P=0.010)。在男性CHD患者中, APP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63, P=0.001)。在女性CHD患者中, APP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2, P=0.015)。在男性正常对照组中, APP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03, P=0.001)。在女性正常对照组中, APP基因甲基化水平与ApoB、白蛋白及ALT水平呈负相关(r=-0.160, P=0.028; r=-0.151, P=0.036; r=-0.163, P=0.024)。在正常对照组中, APP基因甲基化水平与Lp(a)水平呈正相关(r=0.108, P=0.031)。以上结果初步表明APP基因甲基化水平增高可能和男性CHD患病风险有关。
2019 Vol. 23 (3): 173-182 [摘要] ( 628 ) [HTML 1KB] [PDF 649KB] ( 2380 )
183 杨文博, 李芊芊, 王 键, 曲鑫建
转录因子KLF5调控宫颈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分子机制
摘 要: 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为了探究Krüppel样因子5 (Krüppel-like factor 5, KLF5)调控宫颈癌细胞发生EMT过程的分子机制, 首先在宫颈癌HeLa细胞瞬时转染Flag-KLF5质粒进行KLF5过表达, 并通过MTT法、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证实, KLF5可以显著地抑制HeLa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然后采用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HeLa细胞中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E-cadherin表达升高, N-cadherin 和MMP9表达降低; 而且, E-cadherin基因的上游调控因子如SNAI1、SLUG、ZEB1/2和TWIST1等的mRNA表达下降。进一步开展对比研究, 在SiHa细胞中用siRNA沉默KLF5基因, 再次验证了KLF5对EMT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随后构建不同长度的SNAI1启动子截短体, 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KLF5对SNAI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KLF5可以抑制SNAI1启动子区域的活性, 并且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SNAI1基因后, 可显著地促进细胞的EMT过程。以上结果表明, KLF5可通过调控SNAI1基因的表达来调节宫颈癌细胞的EMT过程, 进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2019 Vol. 23 (3): 183-191 [摘要] ( 591 ) [HTML 1KB] [PDF 1061KB] ( 2378 )
192 肖维威, 张 宝, 赵 卫, 朱 利, 吴清华
用于筛查转基因作物成分的质粒标准分子的研制
摘 要: 为弥补传统标准物质的缺乏, 构建了一种可用于筛查转基因作物成分的质粒标准分子。首先, 通过PCR扩增获得454 bp的RBCL基因、236 bp的CaMV35S启动子以及200 bp的NOS终止子目的片段, 经两次重叠延伸PCR扩增将上述3个片段连接成849 bp的重组子。随后, 将该重组子克隆至pMD18-T载体, 经PCR扩增、测序分析后成功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MD-RBCL-CaMV35S-NOS。进一步的替代性研究显示, 该重组质粒DNA与标准物质基因组DNA的检测分析结果一致。因此, 该重组质粒标准分子可作为阳性标准物质用于转基因作物成分的初步筛查检测。
2019 Vol. 23 (3): 192-199 [摘要] ( 597 ) [HTML 1KB] [PDF 1039KB] ( 1973 )
200 贾秋品, 温 睿, 李 雪, 孟 清
大腹园蛛主壶腹腺蛛丝蛋白末端结构域的克隆表达
摘 要: 牵引丝(dragline silk)由主壶腹腺蛛丝蛋白(major ampullate spidroin, MaSp)组成, 是蜘蛛丝中强度最好的丝, 同时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因此引起研究者的研究热潮。目前关于大腹园蛛MaSp结构和成丝机理方面的研究甚少, 限制了其仿生应用。本文以大腹园蛛牵引丝的组成蛋白质之一MaSp1为研究对象, 通过锚定PCR的方法首次获取了大腹园蛛MaSp1 NT的完整编码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表达、纯化, 产量可达60 mg/L; 同时对该MaSp1的CT进行表达纯化, 产量可达80 mg/L。另外, 通过CD色谱分析了MaSp1 NT和CT的二级结构, 结果表明二者的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为主。上述结果为大腹园蛛MaSp1的结构和成丝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9 Vol. 23 (3): 200-207 [摘要] ( 543 ) [HTML 1KB] [PDF 895KB] ( 1987 )
208 柳 勇, 吴倩倩, 石胜超, 刘 钊, 王 璐, 邓学建
南洞庭湖沅江段鱼类资源调查
摘  要: 南洞庭湖沅江段为我国重要通江湖泊洞庭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解其鱼类资源现状, 于2013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对南洞庭湖沅江段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12 962尾, 经鉴定共计66种, 隶属于7目13科44属, 鲤形目占调查区域鱼类种类的69.70%, 鲇形目和鲈形目次之。区系分布主体以地理位置所处的华东区为主, 兼有华南区、华西区、北方区和宁蒙区的区系组成部分, 华东区特有种占总种数的24.24%。栖息习性以湖泊定居型为主, 占总种数的80.30%; 食性以杂食性为主; 栖息水层以底层为主; 鱼类多样性指数(H′)为2.32, 均匀度指数(J)为0.55, 相较洞庭湖其他湖区处中等水平。调查结果相较历史调查记录出现种类数大幅减少、经济鱼类小型化、洄游型鱼类减少的现象, 呈现衰退趋势。
2019 Vol. 23 (3): 208-213 [摘要] ( 630 ) [HTML 1KB] [PDF 817KB] ( 2098 )
214 李香妹, 杨筱慧
栗瘿蜂幼虫期虫瘿与寄主植物部分营养和防御物质含量或活性的比较
摘 要: 为验证营养假说, 本研究首次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幼虫期虫瘿及其着生枝条的部分营养和防御物质的含量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虫瘿中单宁和类黄酮的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枝条的含量或活性, 符合营养假说; 虫瘿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枝条的含量, 淀粉的含量与枝条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不符合营养假说。
2019 Vol. 23 (3): 214-218 [摘要] ( 542 ) [HTML 1KB] [PDF 667KB] ( 1906 )
 综述
219 金 晔, 赵博伦, 韩晓菲, 刘庆平, 王 欢
脓毒性脑病的神经化学机制研究进展
摘 要:  脓毒性脑病是一种脓毒症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出现。脓毒性脑病与多种炎症因子及化学物质有关。这些炎症因子可在全身引起炎症反应, 破坏血脑屏障并影响脑功能, 引起突触传递及可塑性异常等神经系统相关的病症。文中对近年来脓毒性脑病发病过程中所涉及的神经递质失衡、突触传递异常及相关神经调节作用以及检测神经递质的量子点技术进行综述总结, 旨在推进未来脓毒性脑病的研究。
2019 Vol. 23 (3): 219-225 [摘要] ( 521 ) [HTML 1KB] [PDF 362KB] ( 1894 )
226 张英楠, 黄佳星, 梁欣然, 李 芽, 于书海, 王 郑
哺乳动物精卵融合必需蛋白质IZUMO1-JUNO/CD9的研究进展
摘 要: 精卵融合是受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目前公认IZUMO1、JUNO和CD9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9)为精卵融合的必需蛋白质, 其中IZUMO1与JUNO在精卵识别时会形成复合体。有研究表明IZUMO1、JUNO和CD9主要参与精卵融合最初的黏附过程, 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发挥作用的。近年来由于X射线晶体学相关技术的发展, IZUMO1-JUNO晶体结构基本被阐明, 然而精卵融合的具体分子机制仍未被完全揭示。所以, 对哺乳动物精卵融合必需蛋白质IZUMO1-JUNO/CD9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机制进行阐述是十分必要的。
2019 Vol. 23 (3): 226-230 [摘要] ( 633 ) [HTML 1KB] [PDF 288KB] ( 1938 )
231 朱时钰, 杨红卫, 陈 俊, 李 钊, 陆永利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胃肠道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摘 要: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 ECS)由大麻素受体、内源性大麻素以及涉及内源性大麻素合成、运输和降解的酶所构成, 广泛参与胃肠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 并且通过大麻素基本调节作用来维持体内肠道的平衡。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正常胃肠功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等疾病中作用的主要研究进展, 可为临床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2019 Vol. 23 (3): 231-236 [摘要] ( 539 ) [HTML 1KB] [PDF 313KB] ( 2132 )
237 简 磊, 符策岗, 揭 勇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摘 要: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病因主要在于细胞控制动态平衡能力的缺失, 以及这些细胞所构成的组织或器官功能的失调。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治疗2型糖尿病, 人们借助不同动物模型去了解不同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在动物模型的选择上, 小鼠因为其基因和表型能很好地模拟2型糖尿病而被广泛使用。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种类繁多, 包括: 自发突变性模型、热量过量性模型、外科和化学诱导性模型、常用转基因小鼠模型、专门用于研究环境对基因影响性的模型、CRISPR-Cas9构建模型以及特定的糖尿病肾病模型。本文就2型糖尿病现有的小鼠动物模型及其构建的方式给予简要综述, 以期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并更好地选择2型糖尿病小鼠实验模型。
2019 Vol. 23 (3): 237-244 [摘要] ( 963 ) [HTML 1KB] [PDF 348KB] ( 3200 )
245 谭琳娜, 谭玉勇, 鲁嘉熙, 刘德良
ULK1蛋白激酶通过自噬及非自噬途径介导的生理、病理和疾病研究进展
摘 要: ULK1 (unc-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是一种哺乳动物丝/苏氨酸激酶, 其作为自噬起始复合物的关键分子可介导细胞发生经典自噬反应。经典自噬反应是细胞通过由一系列自噬相关蛋白质介导的自噬溶酶体途径, 将废弃或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经过自噬体的包裹后与溶酶体结合, 继而使蛋白质、细胞器在溶酶体内降解。因此, ULK1介导的经典自噬反应是细胞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介导经典自噬反应以外, ULK1也发挥着独立于自噬反应之外的重要作用, 比如: 促进细胞凋亡、强化磷酸戊糖途径、调控固有免疫反应等。此外, ULK1在糖脂代谢、红细胞形成、内质网应激、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ULK1的重要性, 本综述围绕ULK1蛋白激酶参与的经典自噬反应和不依赖自噬的反应及其介导的生理、病理和疾病过程展开论述。
2019 Vol. 23 (3): 245-252 [摘要] ( 3655 ) [HTML 1KB] [PDF 362KB] ( 3071 )
253 刘 聪, 董腊嫒, 林建中, 刘选明
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及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摘 要: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适当浓度的ROS是植物所必需的, 而在逆境胁迫下ROS会大量积累, 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植物。为了维持体内ROS的动态平衡, 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的ROS产生及清除机制。本文对近年来植物在逆境下的ROS产生、清除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重点介绍转录及翻译后水平的ROS清除及其调节机制, 并对植物ROS代谢及调控机理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展望。
2019 Vol. 23 (3): 253-258 [摘要] ( 805 ) [HTML 1KB] [PDF 413KB] ( 3506 )
生命科学研究
编辑部公告
· 《生命科学研究》生态学专栏征稿启事
· 《生命科学研究》“高校教改研究与实践”栏目征稿启事
· 《生命科学研究》“新冠肺炎专栏”征稿启事
· 关于《生命科学研究》编辑部免收审稿费的通知
· 关于近期《生命科学研究》采编系统无法打开的说明
· 《生命科学研究》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 关于本刊对外联络邮箱调整的重要公告
· 《生命科学研究》征稿征订启事
更多>>  
作者服务中心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 中图分类号查询
· 中国知网
· 湖南师范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 《生命科学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