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雯, 王梅芳, 常 婵, 刘 岩, 梁丽娴, 邓平基, 郭公孙, 唐以军
生命科学研究. 2020, 24(6): 431-441.
摘 要: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在全球广泛蔓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核酸检测“复阳”的病例相继被多个国家报道, 但核酸检测“复阳”的原因尚未明确。本研究对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4月1日在湖北省十堰市三家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153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依据治愈出院后是否发生SARS-CoV-2核酸检测“复阳”将患者分为复阳(retest positive, RP)组和未复阳(retest negative,RN)组, 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数据, 探究核酸检测“复阳”患者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RP组和RN组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血沉、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白蛋白、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以及发热程度、住院天数、核酸转阴时间、胸部CT明显吸收时间和出院前淋巴细胞计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发热程度、D-二聚体水平、住院天数、血沉是COVID-19患者核酸检测“复阳”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 大多数核酸检测“复阳”患者并无伴随症状, 而有症状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普遍较低。上述结果提示, 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入院时的相关资料评估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复阳”的概率, 针对入院前发热程度、D-二聚体水平和血沉较高及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 应该更加警惕其出院后发生核酸检测“复阳”的可能, 并加强出院后的隔离和随访; 对于白蛋白水平较低的核酸检测“复阳”患者, 应加强其营养支持, 警惕患者核酸检测“复阳”后向重症发展的可能。